年内逾20家公司对年报问询函久拖不决 根治“拖延症”还需严监管

日期:2022-07-18 10:51:30 / 人气:293

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张军兵 2022年7月份曾经过半,仍有逾20家上市企业屡次发布延期回复年报问询函的公告,对买卖所的问询内容避而不答。 《证券日报》记者对相关公告停止不完全统计后发现,在7月1日至7月17日时期,至多有26家上市企业披露关于延期回复买卖所《年报问询函》的公告。其中,有八成企业已被施行ST或*ST处置,七成企业延期工夫已超2个月、且延期回复次数不低于3次。 问询戳要点拖延成常态 以*ST科林7月15日发布的延期回复公告爲例,公告称,企业于2022年5月5日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,本应于5月18日前将有关阐明资料报送并对外披露。 在年报问询函中,深交所要求企业及会计事务所就营业支出扣除金额状况等事项,列明其判别根据、合规性和精确性,并阐明能否契合营收扣除相关规则。 但直到如今,*ST科林对深交所问询函中的成绩不断避而不答,还在近日发布了股票能够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。公告称,深交所如发现企业营收存在应扣除而未扣除的情形,将招致企业2021年度扣除后的营业支出低于1亿元,进而企业股票触及被终止上市的风险。 与*ST科林相似的还有*ST天成、*ST景谷、*ST园城、*ST博信、*ST凯瑞、*ST丰华、*ST华资等多家企业。这些企业在延期回复年报问询函的同时,也发布了关于企业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。但针对监管机构要求阐明企业业绩大幅增长的合感性、营收能否具有商业本质、资金往来明细等事项,这些企业均未能给出明白回应,而是重复发挥拖延战术。在暂未触及退市风险的企业中,精艺股份、ST联建等关于上述被问询的运营、财务等方面的成绩也未能及时给出答案。 一位从业近30年的资深会计师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不扫除上述企业成心拖延回复的情形。审计机构在年报审计进程,对监管机构问询的成绩有大致的预测。但若按实践状况回复,局部企业能够存在间接退市的风险。爲了躲避风险,一些企业就会经过继续拖延的方式来降低监管机构的关注度,觉得在数月后再回复更容易敷衍过关。” “另外,目前中介机构的责任与风险越来越大,上市企业年报需求审计机构、律所等多方中介机构签字,一旦上市企业根本面好转,相关责任方就买卖所问询内容的回复很难达成分歧意见,这会招致上市企业回复继续拖延。”透镜企业研讨开创人况玉清向记者表示。 医治“拖延症”需靠严监管 随着监管机制不时完善,监管机构对上市企业收回年报审核问询信件逐步成爲常态。但记者发现,上市企业延期回复年报问询函的情形时有发作。由于目前规则并未对上市企业请求延期回复的次数作强迫要求,每年都会无数十家企业存在逾期两三个月才回复年报问询函的情形,甚至局部企业每年都会延期回复买卖所的年报问询函。 对此,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通知记者:“一个立足于可继续运营与久远开展的上市企业,需求严厉恪守资本市场的规则,提升合规认识,及时、精确、照实回复买卖所的关切和问询。假如上市企业继续无合理理由拖延回复,不但会遭到买卖所的谴责与处分,也会遭到市场的质疑,从而影响企业的股价走向与正常运营。” 如何改善上市企业延迟回复买卖所问询函的成绩?“很好的方法就是延长回复等候的工夫,并对不及时回复的上市企业采取更爲严厉的监管措施。”浙江大学国际结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讨中心联席主任、研讨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。 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动身,广东圣马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田勇以为,要避免上市企业犯“拖延症”,就要明白这类企业及其实控人和高管负有连带责任,鼓舞投资者对其停止惩罚性追责。只要监控制度、处置力度两方面都硬起来,织严制度之网,改善维权规章,才干无效遏制不良景象的呈现。 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腾讯旧事客户端创作者,不代表腾讯网的观念和立场。 

作者:天游娱乐平台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天游平台 版权所有